
強化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技能
“安康地區(紫陽縣)土地質量調查評價及綜合研究”項目是在“陜西省安康西部縣域土壤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項目成果基礎上,針對紫陽縣重點富硒區開展的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學、土壤性質、農業生產條件等多要素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詳查。為拓展項目組技術人員專業知識、提高野外實踐技能,項目組邀請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原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陜西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王益權教授,于5月16日-17日赴項目駐地紫陽縣蒿坪鎮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土壤分類知識現場授課。
培訓分為室內理論授課和野外現場指導兩種方式。5月16日,王教授對常見土壤理化指標的概念、土壤類型劃分方法以及陜西南部主要土壤類型特征等理論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授課講解。5月17日,在項目工作區三處典型觀察點,王教授現場傳授了“觀形、查色、搓條”三步法的土壤類型識別、土壤理化性質判斷方法。通過王教授的實地講解和技術人員的現場演練學習,大家掌握了通過觀察地形地貌、土體結構、構造,土壤顏色、泥條長度、裂紋等識別土壤類型的野外操作方法。
項目組成員及農業地質調查所主要技術人員共2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極大地擴寬了地質調查技術人員土壤學知識面,加強了土壤學領域的野外實操技能,為提升項目質量、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培訓分為室內理論授課和野外現場指導兩種方式。5月16日,王教授對常見土壤理化指標的概念、土壤類型劃分方法以及陜西南部主要土壤類型特征等理論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授課講解。5月17日,在項目工作區三處典型觀察點,王教授現場傳授了“觀形、查色、搓條”三步法的土壤類型識別、土壤理化性質判斷方法。通過王教授的實地講解和技術人員的現場演練學習,大家掌握了通過觀察地形地貌、土體結構、構造,土壤顏色、泥條長度、裂紋等識別土壤類型的野外操作方法。
項目組成員及農業地質調查所主要技術人員共2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極大地擴寬了地質調查技術人員土壤學知識面,加強了土壤學領域的野外實操技能,為提升項目質量、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一篇:
陜西省地質科技中心來富硒基地調研工作